
中國第一座原子爐開始發動
我國的第一座原子爐(即核子反應器)於民國50年4月13日下午8時12分開始發動,產生核能作用。這座一百萬瓦特的原子爐發動以後,使我國在工業、農業和醫藥治療方面的核子研究進入一個新的世紀。這是東南亞第一座的水池式核子反應器,位於新竹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裝置在一座5層的現代化的建築物內,原子爐的爐心體積只有15x18x25英寸。其他主要部分是兩個貯水用的大桶和裝置在底層的冷凍機器,四面需要環繞著8萬6千加侖最清潔的冷水,使反應器的溫度不超過華氏110度,外圍並有8呎厚的水泥防護物。此項設備及建築工程費用共計美金110餘萬元,經費來源係近3年清華基金利息及由基金會暫借款共約美金80萬元,又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允予補助35萬元。
0001圖為位於新竹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的我國第一座水池式核子反應器,係一包含教學、研究與同位素生產的多用途反應器。照片中央底部即為反應爐核心部分,為3層高密度水泥體所屏蔽。
0002圖為屬於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的我國第一座水池式核子反應器5層建築物的模型概況。照片中為領導這一工作的是清華大學原子爐和放射同位素實驗室代主任鄭振華。
0003民國45年清華大學在臺復校,第一個成立的系所即為原子科學研究所,於是原子爐的興建計畫也隨即展開,在清大校長梅貽琦及國際知名學者袁家騮、吳健雄、孫觀漢等人與政府全力支援下,順利的於民國47年3月與奇異公司訂立採購合同,48年10月開始裝機工作,全部工程歷時2年4個月。圖為位於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的我國第一座水池式核子反應器控制室,照片中研究人員正在監控核子反應器,當人員要進入控制室內時,必須要換鞋入內。
0004這一座原子爐啟用後,臺灣糖業公司和中國石油公司、臺灣電力公司,均將利用這座反應爐做積極的核子研究,且不僅供國內各單位研究使用,亞洲各國科學家如願利用它來做研究工作,清大亦表示歡迎。圖為位於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的我國第一座水池式核子反應器,裝置在一座5層的現代化之建築物內全貌情景,照片中下3層為高密度水泥屏蔽體,反應爐核心即置於其間,上為開放性水池,研究人員正在檢測核子反應器驅動裝置。
0005圖為位於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的我國第一座水池式原子爐控制室內部實況,研究人員正嚴密監控相關儀器設施。
0006圖為屬於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的我國第一座水池式核子反應器實驗館大樓,為5層現代化建築物,民國52年為紀念已故梅貽琦校長對我國原子科學發展的貢獻,將該大樓命名為「梅貽琦紀念館」。
中央社記者陳漢中攝 五十年四月十四日
1961/04/14
授權種類說明
乙種授權照片僅能用於該授權種類用途、範圍,不能自行延伸使用,若有需用於其他種類或範圍,請再另外購買授權。
授權種類
使用範圍
必填
NT$ 3,000起
線上下載授權說明
- 所列標價皆以新台幣計價。
- 用本社購買使照片刊登於雜誌或書刊均以原價計費。
- 如使用於報紙、網站、廣告、宣傳品、展示(覽)之用,售價為原定價之三倍。
- 請於購買時正確選擇授權種類。
- 購買之圖片欲製作成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廣告,以作成一支廣告為限,售價為原定價之三倍。
詳細資料
原圖尺寸: 1681 × 2100 pixel
原圖解析度:300 × 300 dpi
照片編號: 19610414003700(196104140037000001)
關鍵字
熱門話題
相關報導
系列照片
看更多照片
最新照片
看更多照片
起始時間
結束時間
分類
全部分類
排序
更多篩選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