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鵬國劇團團員在台上演出的精采劇照
大鵬國劇團,前身為空軍傘兵部隊的「飛虎劇團」,後來加聘民間藝人,於1950年正式成立,為一隸屬於空軍的戲曲表演團隊。由於軍方經費不足以維持劇團,勞軍卻是軍中必須,京劇又是官兵之愛,針對這樣的矛盾,便「以戲養隊」的方式,對外公演賣票賺錢補貼。
0001京劇《三岔口》為最經典的京劇傳統武戲之一。此戲的背景在宋朝年間,楊延昭部將焦贊因打死奸臣謝廷芳,而被發配到沙門島。由於路途遙遠,楊延昭恐奸人中途加害焦贊,遣任棠惠暗中予以保護。行至三岔口的一個小店,為人好義的店主劉利華夫婦見任棠惠形跡可疑,誤認他欲加害焦贊,便決定於午夜下手狙殺對方。在雙方一場激烈打鬥後,才終於理出來龍去脈,盡釋前嫌。圖為京劇《三岔口》的片段,舞台上二人沒有對話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這種東方式的默劇表演,演員要有很好的默契互相配合,一招一式也講求到位,除了肢體語言之外,表情的傳達也很重要,才能表現出這齣武戲的精采處。
0002圖為大鵬劇團在介壽堂表演《三岔口》的片段,旅店老闆劉利華(左)和任堂惠(右)精彩的武打動作,是本劇最大的賣點。在這齣兩人都靜默無聲的打鬥戲中,他們看不見彼此,只能在彼此衣裙的抖動、身手的揮動之間判斷對方的位置,而這在劇院明亮的燈光下演繹,對京劇演員來說是一大考驗。
0003圖為大鵬劇團表演京劇《大劈棺》的片段。整齣最為人發噱的是一名丑角,扮成靈堂上的紙紮童男「二百五」(右),他白臉上畫兩塊圓圓紅腮,不言不語,只會在莊周扇子的搧動下,機械化扭動幾下,非常逗趣。
0004—0005圖為京劇《大劈棺》的片段。整齣戲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照片右方的這名丑角「二百五」。他著紙衣、紙帽,扮演著喪禮靈堂上的紙紮人,白臉兩腮有紅色圓圈,面無表情,也文風不動,整齣戲裏沒有半句台詞,直到莊周揮扇,「二百五」各關節才殭屍般抽動起來,無論化妝、服飾與動作都很搶戲,在陰森恐怖的氛圍中,增添幾許逗趣的元素。
0006圖為大鵬劇團表演京劇《小放牛》的片段,劇中的故事是描述一名趕路的村姑向牧童問路,兩人又說又唱的場面,故事活潑清新,人物設計也簡單樸直,劇中人連姓名也沒有,小丑就叫牧童,小旦就叫村姑,透過兩人演員的載歌載舞,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是一齣老少咸宜的經典劇目。照片中徐露在《小放牛》的扮相。徐露,台灣京劇演員,工旦行,師承白玉薇、朱琴心等。進入空軍大鵬劇隊學生班學京劇表演藝術,專攻青衣,成為大鵬劇藝實驗學校第1個學生。
0007—0015京劇《小放牛》又名《杏花村》,是傳統劇目。牧童在牧牛途中遇到鄰村小姑娘,村姑向牧童打聽買好酒的去處,牧童遙指山後的杏花村。村姑準備起身前往,卻被牧童攔住,非要她唱首歌才能走;而村姑則提出牧童必須幫腔才願意開口,於是二人便對唱起來;唱罷後,牧童帶著村姑走向杏花村。本劇劇情簡單清新,歌曲也容易朗朗上口,透過兩個演員的載歌載舞,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是部老少咸宜的作品。圖為京劇《小放牛》由徐露與王鳴兆演繹。
0016—0020京劇《白蛇傳》為中國戲曲名劇,最早見於明朝《警世通言》卷28《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而且幾乎中國所有劇種,包括木偶戲、皮影戲等等,都有相關故事的演出。其中,又以文武開打、唱做並重的京劇《白蛇傳》最有特色,是民間在端陽節必欣賞的戲碼。
0021—0022圖為大鵬劇團演出的《白蛇傳》片段。峨眉山修煉了千年的白蛇、青蛇化作白素貞(右)和小青(左)來到西湖,巧遇許仙掃墓歸來,邂逅相遇後,白素貞與許仙結成佳偶。許仙聽信法海和尚(中),於端陽節用雄黃酒灌醉白素貞現出蛇形,因而被嚇死。白素貞為救夫婿,跑到仙山去偷靈芝草;待許仙病癒,又被法海誘上金山軟禁,白素貞偕小青前往索人不果,與海法大戰金山寺,後來遭金缽鎮住,壓在雷峰塔下。
0023—0025、0029圖為京劇《烏龍院》又名《坐樓殺惜》,是一出生旦並重的戲。此劇為京劇著名橋段,取材自《水滸傳》。宋江遇見賣身葬父的閻惜姣,收為妾室並建造烏龍院供其居住,但閻惜姣對宋江的部屬張文遠傾心,私通往來。閻惜姣意外發現宋江要造反的書信,藉此逼迫宋江寫下休書後,卻又扣留書信做為證據,揚言要報官,最後宋江忍無可忍,一怒殺死閻惜姣。該劇情連貫緊湊,唱念做打無不絲絲入扣,是以久演不衰,堪稱京劇表演藝術的範本。
0026—0028京劇《坐樓殺惜》的片段。故事大意為鄆城縣押司宋江遇見賣身葬父的閻惜姣,納其為妾室並建造烏龍院供閻氏母女居住。貌美如花的閻惜姣正當青春大好年華,不願和年紀相差甚遠的宋江廝守,一日,恰逢宋江的部屬張文遠路過叩門借茶,兩人於是擦槍走火,暗通款曲。閻惜姣意外發現宋江要造反的書信,藉此逼迫宋江寫下休書,從此得以改嫁張文遠,卻又得寸進尺,扣留書信揚言要報官。圖為宋江(右,哈元章飾)在忍無可忍之下,一怒殺死閻惜姣(左,趙玉菁飾)。
0030、0032—0033、0035京劇《獅子樓》描寫武松(右)因土豪西門慶與其嫂潘金蓮(左)私通,害死長兄武大郎,武松殺死兄嫂之後告到當官,官府反而袒護西門慶,杖責武松。武松忿怒至極,直到在獅子樓尋得西門慶,將他殺死報了兄仇。飾演武松的是李環春。圖為京劇《獅子樓》的片段。
0031、0034、0036京劇《獅子樓》取材自中國四大古典名劇《水滸傳》。在《水滸傳》中,武松不但孔武有力,而且個性強悍,為人豪爽、敢作敢當,也勇於挑戰惡勢力,其為民除害和替兄報仇的故事,更塑造了他打抱不平的英雄形象。這場血濺獅子樓的畫面,以武戲見稱,武功精純、動作敏捷,這場短打戲突顯了武松高強的武藝,同時也暗示朝廷官吏制度滯後,百姓無處伸冤,最終只能以暴制暴的憤慨。圖為飾演武松的是李環春(左),飾演西門慶的是王永春(右)。
0037—0040京劇《問樵》劇中描述書生范仲禹攜妻兒進京赴試,回家途中行經南山,因逃避猛虎一家三口走散,遍尋不著妻子的他心急如焚,遇一耳背樵夫探詢妻兒下落,卻始終不得要領,兩人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相類的台詞一再重複,處於答非所問的荒謬中。圖為《問樵》的片段,新科狀元范仲禹(左,哈元章飾)因為問不出答案,情急之下甚至準備出手打樵夫(右,馬元亮飾)的模樣,令觀眾印象深刻。整齣劇發生在人煙罕至的荒山絕嶺,呈現出人在絕境癡愚瘋傻的無助情況,雖然劇情十分簡單,卻體現出人在大自然間,之渺小無依的處境。哈元章為北京富連成科班「元」字輩畢業老生,以馬派為主,身段灑脫自然,做表尤其靈活,體會人物極深入,與同學馬元亮的《問樵》等俱為典範,為台灣「四大老生」之一。
0041京劇《長板坡》描寫的是三國時期,劉備被曹操追趕敗走,趙雲(趙子龍)和張飛奮力保護劉備及百姓逃難,在長板坡殺退曹兵的故事。劉備於新野敗給曹操後,與大批民眾一起撤退,並且命趙雲保護老少,但在混亂中,他與劉備之妻甘夫人及兒子劉禪(阿斗)失散,於是他奮不顧身衝入重圍,七進七出長板坡,如入無人之境,共斬曹營名將50餘員,救出甘夫人與阿斗,這次事蹟就是廣受後世歌頌的「長板坡救主」。圖為趙雲在京劇中的扮相,他的特徵為扮相俊逸,身段威武穩健,嗓門洪亮,是京劇界著名的武生角色。
0042—0043、0047—0049、0051京劇《長板坡》前半段的重頭戲在趙雲,後半段的重頭戲在張飛身上。趙雲七進七出長板坡救出劉備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禪,曹操在後一路追到當陽橋,這時張飛在橋邊大聲喝阻。圖為京劇《長板坡》的片段,趙雲(左)忠心耿耿救出劉備妻兒,張飛(右)也以一夫當關之姿,嚇退曹軍,留下《長板坡》最熱血的一幕。
0044—0046、0050京劇《漢津口》,在京劇舞台上,《長板坡》和《漢津口》常一起連演,故事敘述劉備大敗於曹操後,在眾蜀大將的奮力保護下,嚇退曹兵。《長板坡》只有趙雲和張飛登場,到了《漢津口》主角則在關羽身上。圖為關公在京劇中的扮相,他臉譜腦門上有三道向上的「沖天紋」,這是暗示他後來為人所害,未得善終。最特別的是,他的鼻窩上必須點上一顆痣,行內稱之為「點破」,這是因為戲劇界人士十分敬重關羽,把他奉若神明,在演出時有所忌諱,不敢仿其真貌,因而加點這顆痣,以明確表示這只是「模仿」。至於他手上的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達82斤,和身材高大的關羽搭配起來,十分合拍而且無往不利。
0052—0053、0058京劇《戰宛城》三國之亂,曹操挾天子霸諸侯,自稱漢相,準備消滅諸侯,大軍進攻宛城。宛城守將張繡為叔父張濟復仇,本打算與曹操一場對戰,卻因勢力懸殊、敵眾我寡,張繡採取謀士賈文和的獻計詐降,待曹操大軍入城後,張繡宴請其貼身護衛大將典韋,用酒將他灌醉後,奪取他從不離身的兵器,再亂箭射死,火燒曹營。曹軍頓時陷入大亂,張繡乘機大敗曹軍,順利守住宛城。圖為曹操。
0054圖為京劇《戰宛城》,曹操大將典韋的扮相。在戲裏,典韋為人形貌魁梧、忠慎穩重,常站著一天侍衛在曹操身旁,晚上也在曹操營帳左右睡而不回家。典韋不只忠心勇猛,還力氣驚人,插在營門前的牙門旗(約95公斤),一個普通人根本舉不起,但典韋一隻手便輕易舉起,是曹營裏備受推崇的悍將。
0055圖為京劇《戰宛城》中,拿著雙戟的典韋(左)和張繡(右)對戰,典韋這對大戟據說有80斤重,是他從不離身的重要兵器。
0056—0057、0059—0061京劇《戰宛城》是一齣鬥智武打戲,描述張繡屯兵宛城,有殺叔之仇的曹操率軍來攻,張繡雖想報仇,但勢單力薄,只得先採謀士賈詡之計詐降,再等待時機。曹軍進城後,曹操見其守寡的嫂子鄒氏頗具姿色,將她納為小妾,張繡敢怒而不敢言,賈詡再獻策,將雙戟猛將典韋灌醉後,放火燒曹營。曹操在長子曹昂和護衛典韋犧牲之下,最終拋棄鄒氏,落荒而逃。戲裏的鄒氏有二個版本,一說她濃妝豔抹,嫵媚逢仰,主動勾引曹操;一說她是遭曹操強佔、忍辱生存。但無論何者,張繡自覺家族門風被敗壞,親手殺了這位悲劇性的嬸嬸。圖為張繡之寡嬸鄒氏(右)貌美,被曹操擄占。
0065—0066、0069—0070、0072—0073京劇《梅龍鎮》又名《遊龍戲鳳》,是京劇傳統劇目。故事敘述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出京微服出巡,路過梅龍鎮,住宿在李龍酒店,正值李龍有事外出,由其妹李鳳姐接待來往客人。正德皇帝見美貌伶俐的李鳳姐,萌生愛戀,故意與其戲謔調笑,最後才告知自己乃是當今皇帝。最終結局有不同演繹,一說明武宗或對李鳳姐始亂終棄,一說將她接入後宮,封為嬉耍宮妃。圖為京劇《梅龍鎮》片段,右為老生扮演風流倜儻的明武宗,左為花旦扮演活潑機伶的李鳳姐,兩人一搭一唱演繹這段趣味俏皮的橋段。
0067—0068、0071圖為京劇《梅龍鎮》片段,李鳳姐給觀眾的印象深刻,她雖然應付一位刁鑽的客人,卻不仇恨或厭煩的態度,但也不是毫無底限的隨和,是個十分討喜的角色。照片中李鳳姐,腳踩仿三寸金蓮的「蹺鞋」,身段婀娜多姿,嬌嗔動人,十分惹人憐愛。
0074、0078京劇經典劇目《硃痕記》,劇中描述唐朝朱春登代叔從軍,留下妻子趙錦堂與母親相依為命,朱春登的嬸母和侄子宋成圖謀朱家財產,由宋成伴送從軍,並在中途暗下毒手,回來騙說朱春登戰死沙場,要趙錦堂改嫁宋成,在遭到拒絕後,繼而虐待婆媳二人,並將之趕到山中牧羊,因山上風雪交加,羊群四處跑散,婆媳二人只得下山乞討度日。,婆媳兩人受到朱春登的嬸母和侄子宋成的虐待,並被驅逐以乞討度日。圖為京劇《硃痕記》中,趙錦堂(右)和婆婆(左)在朱春登從軍後,兩人相依為命的畫面。
0075、0079圖為大鵬劇團《硃痕記》中,青衣趙錦堂的扮相。身為督堂之女的趙錦堂,知書達理、深明大義,即使屢遭磨難,仍剛正不阿,不趨炎附勢。對婆婆的孝、對丈夫的情、對嬸母的怨,以及對宋成的恨,都讓這齣戲的情感層次十分鮮明。其實這個角色並不容易詮釋,要低迴婉轉,韻味綿長地將內心世界表達出來,是整齣劇裏戲份最吃重的角色。
0076—0077京劇《硃痕記》,朱春登因軍功被封至平西侯,衣錦還鄉,嬸母和宋成趕做兩座假墳,騙其婆媳二人已死。朱春登極其悲痛,前往墳前設棚祭祀七天,此時婆媳二人前來乞飯。婆婆不小心打破飯碗的聲響,驚動棚內的朱春登,婆媳生活顛沛流離,夫妻相見不敢貿然相認,最後是憑著趙錦堂手上的硃痧痣,一家三口才得以團聚,全劇圓滿落幕。圖為京劇《硃痕記》中最後的高潮,此時趙錦堂(左)跪在席棚內,淚流滿面哭訴一切,夫妻二人以那顆手上的硃砂痣而相認。右為朱春登。
0080—0081、0083—0084、0096京劇《漢明妃》又名《昭君出塞》,講述的是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嫁予匈奴單于和親的故事,整段戲充滿淒涼的悲嘆。絕世美女王昭君,因不肯賄賂畫工毛延壽,而被畫成醜女,元帝未加召幸,王昭君彈琵琶自嘆。昭君之美終被元帝發現,立為漢明妃,並將處死毛延壽,毛因此逃亡匈奴,獻其畫像,匈奴發兵向元帝要明妃,漢元帝為邊疆和平,只得送昭君出塞和親。圖為京劇《漢明妃》馬夫和王昭君翻山越嶺前往異域的片段。
0082、0087、0089—0093京劇《漢明妃》主要由三個角色演出:王昭君、王龍,和馬夫。人物雖然不多,卻能譜出關山萬里,壯闊的史詩氣氛,由王昭君一人獨唱,獨自吟唱,雖然精簡卻富於層次感。在崎嶇山路上,或踉蹌三步,或大蹲站起勒馬,以表明山路崎嶇難行,滿含悲憤走了幾圈,接著翻了幾個筋斗,用武旦常見的幾個肢體動作,把王昭君壓抑在心底的苦悶,和憂傷情緒迸發渲洩出來,是整齣戲經典的劇碼。圖為京劇《漢明妃》中,王昭君(中,徐露飾)在御弟王龍(左,李金和飾),和馬夫(右,王永春飾)的陪伴下,千里出塞的片段。
0085—0086圖為京劇《漢明妃》王昭君的扮相,此一刀馬旦的形象,和一般青衣和花旦有很大的不同。戲裏的王昭君盔上有翎子、手裏拿著鞭子,身上披著斗篷,穿著帶水袖的飄帶裙,在柔情嫵媚中帶著英武,細緻刻畫了她離愁別恨的情緒。照片中為徐露在《漢明妃》劇的扮相。
0097京劇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術語叫做「臉子」),是一種誇張面部形貌的化妝手段。《跳加官》面具以白色為底,繪上黑眉毛、紅嘴唇,並以5縷黑鬍鬢裝飾,面部表情逗趣又充滿喜氣。「跳加官岀場的腳步,不像一般神明莊嚴穩重,反而有點搖搖晃晃。傳說是唐代魏徵在一個宴會場合,抵不過眾人要求,勉強表演一個舞蹈,因怕跳不好而羞的臉紅,後來乾脆帶上面具演出,從此這個形象就流傳下來。
0098京劇《天女散花》是梅蘭芳早期經常演出的古裝戲之一,在第4場「雲路」和第6場「散花」中,有許多優美的舞蹈動作。「雲路」是全劇中最重要的獨舞場面,這一場唱詞的內容,是描寫天女離開眾香國,前往毗耶離城沿途所看到的景物。在這場戲裏,天女的扮相精緻典雅,附在胸前兩條綢帶是配合歌舞的重要工具,一般有1丈7尺,寬1尺2寸左右,舞動時,給人一種在空中御風而行,飄飄飛翔的意境,加上京劇音樂的適當烘托,營造出天女在雲裏風馳電掣的氣氛,是一齣優美動人的歌舞劇。
0099—0101劇名「小放牛」。
0102—0103京劇《打漁殺家》的故事背景取材自《水滸傳》,描述的是108條梁山好漢之一阮小七,在退隱後化名蕭恩,帶著女兒桂英在太湖邊捕魚為生,卻受當地惡霸勾結官府勒索,被迫起而抵抗的故事。在這齣戲中,一葉扁舟,悠然河上,舞台上靠著唱詞與身段,虛擬出在船上打漁、渡河和招待客人的情境。著墨不多的細節,卻刻畫出父女的默契,前半段悠然緩慢,充滿漁家的生活步調,到了後半段,蕭恩在憤恨之下帶著女兒報仇,又給人一股同仇敵愾之感。圖為《打漁殺家》劇照,劇中深刻描述蕭恩(右)和蕭桂英(左)這對父女的感情,全劇有血有肉,令觀眾為之動容。
0104京劇《鬧龍宮》為武生武丑應工之劇,劇中描述孫悟空取得金箍棒之始末。美猴王孫悟空在花果山與牛魔王、蛟魔王等結為兄弟,經牛魔王指點,孫悟空前往東海龍宮借兵器和甲冑,東海龍王先以普通兵刃敷衍,但孫悟空一一試過後,均覺得不合用,直到借得太上老君冶煉的神鐵「定海神針」。此為東海鎮海之寶,重達1萬3千5百斤,孫悟空將其縮小,變為「如意金箍棒」,以隨身攜帶。圖為大鵬劇團《鬧龍宮》的演出,由於東海龍王追討神針,孫悟空不還,雙方展開一場激烈的打鬥,最後孫悟空打敗龍王,順利携回金箍棒回花果山。
0105京戲《鬧龍宮》為一經典劇目,取材於古典小說《西遊記》,講述孫悟空前往東海向龍王借兵器,一番糾葛後終於獲得「定海神針」,即威力無比的金箍棒,龍王惜寶而與孫悟空反目,於是猴王大鬧天宮。在照片中可以看到,這場武打戲十分精采,尤其為呈現孫悟空機敏勇敢、矯健敏捷的一面,武戲中集中了翻、打、跌、撲、舞等各種技巧身段,開打熾烈,令人看得目不暇給。舞台上兼俱熱鬧和諧趣的氛圍,將這齣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描繪得十分生動。
0106京劇《青石山》是傳統武打戲,由崑劇《請師斬妖》翻演而成,故事內容描述青石山風魔洞的九尾狐化身美女迷惑一位名叫周從綸的書生。周從綸從此日漸消瘦,大白天也會怪異的對著空氣講話,家人看了都起雞皮疙瘩。有經驗的老家院,知道是狐狸做祟,稟報周從綸的母親,請王半仙來家捉妖。豈料王半仙捉妖不成,反被狐妖所辱,王半仙急請師父呂洞賓幫忙,呂洞賓乃焚符請關帝聖君,關帝命其左右護衛關平、周倉率天兵降妖,才順利化解。圖為《青石山》戲中,倉平二將的扮相,左為手持青龍偃月刀的周倉,右為捧印的白臉神將關平。
0108、0111京劇《泗州城》這齣戲,是以水患為背景的神話故事,內容描述女妖水母盤踞泗州,興風作浪,造成當地民不聊生,南海觀音大士接受求禱,決定親自出馬,消除水患。大士化身為老婆婆在路邊啼哭,水母正好挑著兩桶能夠製造水災的水,打老婆婆身邊經過,問為何哭,老婆婆說口渴卻沒水喝。水母放下擔子,讓老婆婆喝水,水母逕自走到前面歇息。瞬間老婆婆喝完一桶水,正喝第二桶水時,水母回頭看見,大驚搶回,此時只剩下幾滴水,淹不了城了。圖為京劇《泗州城》劇中,水母女妖挑著水桶出場的片段,飾演女妖的武旦婀娜多姿,配合快板的唱腔,將慧黠多詭的水母娘娘,演得十分有韻味。
0109圖為京劇《泗州城》表演的片段,觀音大士派遣孫悟空率神兵天將,與水母眾妖展開激烈格鬥的情況。
0110、0112—0113圖為京劇《泗州城》這齣戲,孫悟空大戰水母娘娘的場面,在劇中飾演水母娘娘的武旦功夫得如火純青,演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她既要會耍刀、用鞭,也要使用槍花,和一支金箍棒就貫穿全場的孫悟空比起來,戲份難度可謂高了許多。
0114京劇《拾玉鐲》為舞台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少女形象。圖為少女孫玉姣家境平凡,卻麗質天生,她的母親靠賣雞維生,她常一邊幫忙照顧雞,一邊做女紅。戲中的孫玉姣在空無一物的舞台上,數著雞隻的數目、灑飼料餵雞、一針一線縫製衣服,每個靈活而細膩的動作,看起來很像演默劇,大部份都是以動作表現少女的嬌俏,因此花旦演員要細心琢磨,才能在空蕩蕩的舞台上,把這位少女和周遭的互動,傳神地表達出來。傳統演法中,孫玉姣要「踩蹻」(用腳趾尖踩著小木鞋走路),這個難度很高,但能顯出少女青春苗條的體態。
0115京劇《拾玉鐲》裡的少女孫玉姣,一邊幫忙母親照顧雞,一邊做女紅,她坐在門前繡花時,被經過的書生傅朋看到,傅朋便假借買雞為名和她說話。雖然孫玉姣被傅朋的瀟灑多情打動,卻因過於腼腆,而推說母親不在家,請他到別家去買,說完便連忙進屋去。不知如何是好的傅朋,在離去前特意將一只玉鐲丟落在孫家門口,孫玉姣開門後見不到書生人影,心裏有些失望,卻在腳下踩到了玉鐲,一旁的劉媒婆看出兩人心意,出面撮合了兩人的喜事。圖為傅朋(右)看孫玉姣(左)嬌美,特地上前向她搭訕的段落。
0116京劇《拾玉鐲》裡的「小生」是京劇中比較年輕的男性角色,特點是不戴鬍子,扮相也比較清秀英俊。在京劇上最大的特點是唱和唸,都是真假聲互相結合,聲音比較尖、比較細,聽起來較年輕,這樣在聲音上就跟老生有所區別。小生又可粗分為「文小生」和「武小生」,前者以風流儒雅的書生為多,像是《西廂記》的張君瑞、《拾玉鐲》的傅朋等等;後者有《黃鶴樓》的周瑜,和《轅門射戟》的呂布。圖為大鵬劇團《拾玉鐲》劇目裡,傅朋的扮相。
0117京劇《祥梅寺》劇情,黃巢造反,將殺人8百萬,閻羅王為造生死簿,夜間加工,燈油不足,於是命令小鬼往祥梅寺偷取佛前之燈油。祥梅寺僧了空因大殿燈油常被偷竊,暗中窺伺,發現了小鬼偷油,才知道原因,了空赫然看見自己是生死簿上的第一人,非常憂慮。了空怕被殺死,前去向黃巢請求赦免,黃巢答應,囑附了空在他起義當天躲起來。在黃巢造反當天,了空躲在枯樹裏,豈料黃巢正好是以這枯樹做為造反起點,他「斬樹開刀」正好劈死了空。圖為京劇《祥梅寺》中,寺僧了空(右)向黃巢(左)求饒的畫面。
0118京劇《盜御馬》又名《連環套》,源自清代小說《施公案》,內容描述竇爾墩與黃三太比武時遭到暗算,逃至連環套做寨主,為了報此仇,竇爾墩偷了梁九公的御馬,留名「黃三太」以栽贓。沒想到黃三太已死,朝廷抓其擔任官吏的兒子黃天霸,並責成他3天內破案,否則盜馬之罪由其承擔。黃天霸以拜山為名去了連環套,竇爾墩知道他是仇人之子,約定次日在山下比武。黃天霸之友朱光祖夜入山寨,盜走竇爾墩的兵器護手鉤,並留下黃天霸的鋼刀,竇爾墩以為是黃天霸所為,感念其不殺之恩,交出了御馬。圖為《盜御馬》劇中竇爾敦的扮相。事實上,要將這個淨角的草莽氣演得活靈活現,對演員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0119京劇《打花鼓》又名《鳳陽花鼓》,描述一對來自鳳陽打花鼓的賣藝夫婦,遭一富家子弟調戲侮辱的故事。這齣戲不只在京劇,包括昆曲、徽調、秦腔、川劇、湘劇、桂劇等,有多種戲種移植演出,是歷代流傳的經典劇目。花鼓主要分布於鳳陽縣,其表演形式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以邊舞邊歌的方式進行表演。由於正史上鳳陽災荒不斷,許多人離開家園,以打花鼓唱曲為生,因此,鳳陽花鼓又成了出門乞討,貧窮要飯的象徵。圖為大鵬劇團演出《打花鼓》的片段,這齣戲最大的藝術特色在於它是京劇中,唯一保留鳳陽花鼓聲腔及表演形式的劇目。
0120—0121京劇《打花鼓》在南宋時期就有記載,花鼓是由農民在田間插秧時擊鼓演唱發展而來的,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為一男一女,男的敲小鑼,女的打小花鼓,邊歌邊跳舞地進行表演。圖為大鵬劇團演出《打花鼓》的片段,雖然在舞台上的花鼓夫妻表面看似輕鬆愜意,卻也盡訴花鼓藝人顛沛流離的悲苦生活。
0122京劇《打花鼓》又名《鳳陽花鼓》,描述一對來自鳳陽打花鼓的賣藝夫婦,遭一富家子弟調戲侮辱的故事。圖為浪蕩公子(中,丑角)點唱曲目時,不時藉機調戲花鼓女(左,旦角),花鼓女閃躲避讓,其夫(右,丑角)暗中保護的情況。這齣戲赤裸呈現貧窮花鼓夫妻,賣藝艱辛的現實,忍受欺凌的情況。這類劇目以市井小戲的形式出現,雖然多無嚴格的歷史可考,但在題材、人物、形式上卻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現實感,是齣雅俗共賞的經典劇目。
0123京劇《斬顏良》又名《白馬坡》,故事取材於「三國演義」第25回。東漢獻帝年間群雄割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出兵攻打徐州,劉備兵敗之後投奔河北袁紹,關羽礙於情勢暫時歸附曹操。河北袁紹聽從劉備之議,派遣大將顏良率10萬兵馬攻伐曹操,兩軍對峙於白馬坡前,顏良勢如破竹,曹營無人能敵;此時的關羽為報曹操禮遇之恩,請命單騎出陣,在白馬坡斬顏良立下大功。圖為大鵬劇團團員在中山堂彩排《斬顏良》後,於舞台前的合照。
0124京劇《時遷偷雞》取自《水滸傳》第46回的一個橋段。108條好漢的石秀、楊雄和時遷3人準備上梁山,途中留宿祝家店。一向喜歡偷竊的時遷,偷吃了店家用來打鳴的公雞,並在倉皇逃跑中,被祝家店給活捉。楊雄和石秀趕赴梁山,向宋江求救,宋江三次用兵攻打祝家莊,靠著孫立在祝家莊做內應,終於順利救出時遷。從此,時遷上梁山後就被派到北山酒店,賣酒賣肉來招納四方的英雄好漢。圖為時遷在京劇裏的扮相,是屬於武丑,為京劇中有武藝而且性格滑稽的人物,演出者必須動作靈活,步履輕盈,才能原汁原味呈現出時遷這個人物的特性。
0125—0126京劇《十三妹》取材自小說《兒女英雄傳》,講述何玉鳳的父親被陷害入獄,為躲避追殺而將自己的名字「玉」拆為「十三」,化名十三妹,拜師習武,行俠仗義,為民除害。一天在路旁聽見有人要害死客人奪財,便趕到悅來店,尋到客人問清原由,才知道他是淮陽縣令的兒子安驥,父親因得罪朝廷,需銀6千兩贖罪,他帶了3千兩銀子準備去營救,何玉鳳見他遭遇和自己相同,引起同情,答應幫他湊足銀兩,並保護他平安到達淮陽。圖為安驥一行人,向十三妹叩謝救命之恩的畫面。
0127京劇《鐵弓緣》劇情,已故太原守備之女陳秀英與母親開茶館為生,她的父親生前留下一把鐵弓,能開弓的人便招為女婿。太原總鎮石須龍之子石倫想強娶陳秀英,卻被陳母痛打,石須龍的部將匡忠恰好行經茶館勸解,兩人因一見鍾情,而匡忠又能拉開鐵弓,便訂下了婚約。不能得到佳人的石倫嫉妒匡忠,在父親面前誣告陷害,使匡忠被派往戰場。陳秀英得知後也女扮男裝逃走,最後與匡忠在陣前重逢。圖為京劇《鐵弓緣》的劇照,陳秀英(左)正以茶水招待匡忠(中),兩人雖然一見鍾情,但按陳父的遺囑,匡忠還得打開鐵弓,兩人才能終成眷屬。
0128京劇《花田錯》是中國經典劇目之一,描述富家女劉月英隨著婢女春蘭到花田會上遊春,在渡仙橋附近遇到賣字畫的落難公子卞璣。多才的卞璣受月英小姐的欣賞,正為女兒婚事擔心的劉家父母得知後很高興,便要管家去請卞璣來提親,沒想到管家錯請了小霸王周通。婢女春蘭出主意,要卞璣男扮女裝,喬裝成賣珠花的婦女來與小姐會面。這時正好周通率眾來搶親,好巧不巧,就把著女裝的卞璣給搶走了。這部戲的重心都在活潑可愛的春蘭身上,由她引出的一連串誤會巧合,和性別錯置中,令觀眾感受到無釐頭的趣味,是一齣令人啞然失笑的輕鬆喜劇。圖為京劇《花田錯》的劇照,富家女劉月英(右)隨著婢女春蘭(中)到花田會上遊春,在渡仙橋附近遇到賣字畫的落難公子卞璣(左)。
0129京劇《木蘭從軍》劇情,北魏末年,契丹日漸強大,經常派兵侵擾中原地區,北朝廷大量徵兵,加強北部邊境的駐防。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寫字的花木蘭,也懂得騎馬射箭等一身好武藝。有一天,衙門裏的差役送來了徵兵通知,要徵木蘭的父親去當兵,但父親年紀老邁又多病,她不忍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中國歷史學家考證發現,確實有花木蘭這個人,但她並不是姓花,名為「穆蘭」,為一鮮卑女子,並以送信的「函使」身份,參加了陰山之北柔然的戰役。
0130京劇《虹霓關》又名《替夫報仇》,描述東方氏前夫屍骨未寒,卻與殺夫之仇敵結為連理的荒謬之事。隋朝大將辛文禮鎮守虹霓關時,因夢見不詳之兆不想迎敵出戰,夫人東方氏卻鼓勵他出征,並發誓如忘了夫妻恩情,將被刀刃斃命身亡。不料辛文禮在陣前被瓦崗小將王伯黨一箭射死,東方氏為替夫報仇,披掛上陣,卻在陣前見王伯黨英俊非凡,萌生愛慕之心,擒回之後不忍殺之,反而向他求親。幾經波折,雙方終於在投降條件下成親。洞房花燭夜之時,王伯黨以結親為逃脫之計並非真心,殺了東方氏拂塵而去。圖為京劇《虹霓關》的片段,寡婦東方氏旗上寫著「東方氏,替夫報仇」,結果卻欲與殺夫仇人結親,導致自己最後也遭滅口,是本劇令人震撼的劇情。
0131—0132京劇《梁紅玉》和《花木蘭》一樣,同為以幗國英雄為主角,寫下一段戰勝敵軍、流傳千古的佳話。故事是描寫南宋初年,金國完顏兀朮領兵30萬入侵南宋,韓世忠以8千兵馬阻截完顏兀朮於黃天盪。在敵眾我寡之下,韓世忠夫人梁紅玉親自擊鼓,激勵士氣,幫助韓世忠取得了大捷,並把完顏兀朮圍困在蘆蕩48天,打下一場宋朝軍隊難得的漂亮戰役。圖為梁紅玉擂鼓退金兵的片段,照片中的她頭戴鳳冠、身穿黃金甲衣,端坐在中軍的樓船上擊鼓,當梁紅玉舉起槌子猛擊戰鼓時,隨著震天的鼓聲萬箭齊發,無數金兵被射入江中外,還有不少船隻跟著著火,金國完顏兀朮見局勢不利連忙下令後撤。
0137—0138圖為京劇《梁紅玉》表演的片段,梁紅玉(左)與金國完顏兀朮(右)大戰於金山的畫面。
0139京劇《梁紅玉》表演的片段,圖左為金國完顏兀朮率領的30萬眾兵,圖右則是韓世宗與梁紅玉兵馬集結之處,雙方在金山展開決戰。
0140京劇《三國演義》一直是京劇裏歷久不衰的劇目,在眾多角色中,關羽和他那重達82斤的青龍偃月刀,是舞台上最鮮明的形象。事實上,因為關公被民間奉為正神,梨園行一向不敢輕易扮演祂。即使在扮演時,濃厚的紅色臉譜上,也必須在鼻窩上點一個黑痣,行內稱之為「點破」,這是因為戲劇界人士十分敬重關羽,把他奉若神明,在演出時有所忌諱,不敢仿其真貌而加點這顆痣,以明確表示這只是「模仿」。此外,演員在後臺勾完臉之後,不能再與他人隨意交談,甚至在開演前3天必須淨身(齋戒獨宿,熏沐淨身)。這些梨園行的禁忌,都緣自於對這位關將軍的敬重。圖為京劇之關羽扮相。
註:「梨園行」即為國劇界從業人員
0143京劇《黑旋風李逵》取材自《水滸傳》,描述梁山好漢李逵、燕青奉命下山採購糧草,途經太平莊借宿。他們聽說宋江搶走民女滿堂嬌,不禁氣憤填膺,回到山寨大鬧忠義堂,並用斧頭砍倒替天行道杏黃旗;後來才知道滿堂嬌是被曹莊惡霸冒名搶走。李逵在大破曹莊後,身背荆杖向宋江請罪;宋江令燕青協助李逵,儘速擒拿惡霸,兩人殺入丁甲山,殺死冒名的周明、周亮,救回滿堂嬌。圖為京劇《黑旋風李逵》中,李逵(左)和燕青(右)的扮相。
0144京劇《問樵鬧府-打棍出箱》書生范仲禹攜妻兒進京赴試,回家途中行經南山,因逃避猛虎一家三口走散,後來他在山中向一名樵夫詢問,樵夫告訴他妻子被太師葛登雲搶走,范仲禹前去救妻,卻被假意款待灌醉。太師葛登雲派人刺殺范仲禹,卻沒想到反被煞神所殺,葛登雲誣賴范仲禹殺人,命令手下將他打死,並藏在箱中棄屍於荒郊野外。這時,京城也已放榜,高中狀元的范仲禹卻未出現,報錄人到處尋找不到,又用盡盤纏,見荒郊木箱,便打開尋物,卻發現范仲禹死而復活,卻已瘋癲。圖為馬元亮老師在本劇裏的樵夫扮相。
0145中國國劇臉譜五花八門,常為道具不多的京劇舞台,帶來吸睛的構圖和色彩。從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樂舞節目裏就有「假面歌舞」,這種假面具就是臉譜的鼻祖。後來由於戴上面具不利於演員表達生動的面部表情,表演者就開始用粉墨、油彩直接在臉上勾畫,因而逐漸發展出臉譜。剛開始為適應露天演出,臉譜多只用紅、黑、白三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後來加入愈來愈多的色彩。圖為京劇表演前,藝人在後台梳妝室為自己化妝的情況,那些會在臉上施油彩的大花臉,都是屬於淨角,人物性格分「正面」和「反面」:正面的淨角個性正直、剛毅、勇猛;反面的淨角則多狡詐、殘暴、野蠻。
0146、0149京劇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有生、旦、淨、末、丑五大行當,各種人物大多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特徵。花旦通常是戲裡的女主角。其扮相甜美嬌俏,衣服總是繡著色彩鮮豔的花樣,注重扇子功、手帕功,身姿靈活輕巧,念白明快甜脆,唱腔多為「花腔」。像《牡丹亭》的杜麗娘、《紫釵記》的霍小玉、《帝女花》的長平公主,都是經典的花旦角色。圖為一名花旦在後台為自己別上水鑽頭面的情況。水鑽是以高級玻璃仿製鑽石,因其晶瑩閃爍,以來襯托旦角的年輕漂亮,並象徵性格活潑開朗。
0147京劇中並不是每個人物都要勾畫臉譜,「生」「旦」的化妝,是略施脂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這種化妝稱為「俊扮」,也叫「素麵」或「潔面」,其特徵是「千人一面」,也就是大家畫起妝來大同小異。不過,「淨」「丑」行當的各種人物,便以誇張強烈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因此,與「生」「旦」化妝手法強烈對比,其特徵是「千變萬化」,有上百種不同的臉譜。圖為淨角在演出前自己化臉譜的情況。這些臉譜不但能標誌出戲曲人物的面貌、性格和身份之外,還有分善惡、辨忠奸、寓褒貶的評議意味,這是京劇最大的特點之一。
0148中國國劇舞台上道具並不多,但各式的臉譜和鮮豔的服飾,卻讓單調的舞台增添不少強烈的色彩。圖為扮演花臉行當的武將,穿著平金繡散龍黑色蟒袍的情況。這類角色的演員還要穿著厚底靴子、紮「靠身」加上「靠旗」。所謂的靠身,就是武將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用緞料製作其面,並用金銀彩線加繡各種圖案,十分燦爛奪目;至於背後還要插上4面靠旗,這些靠旗是三角形狀,上面常繡草龍或龍紋,以增加舞台炫麗的效果。
0150圖為「盔頭」是梨園行的行話,指的是國劇中人物所戴的各種冠帽的統稱,除了分冠、盔、巾、帽等4類外,還有各種大小附屬物,例如額子、翎子、狐尾、鏟刀頭等,多與盔頭配合戴用,有的也可以單用。盔頭的製作多為緞製品,除了紗帽、相貂外,多以紙版、鐵紗做成硬胎,再飾以金、銀、珠子、絨球等。從這些五花八門的戲服,和100多種的盔頭可以知道,京劇是很注重行頭的裝飾。
0151—0156圖說《三國演義》一直是京劇裡歷久不衰的劇目,劇中對關羽的描寫是「身高八尺,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五綹長髯」,不過到了京劇舞台上,他臉譜腦門上有三道向上的「沖天紋」,這是暗示他後來為人所害,未得善終。最特別的是,他的鼻窩上必須點上一顆痣,行內稱之為「點破」,這是因為戲劇界人士十分敬重關羽,把他奉若神明,在演出時有所忌諱,不敢仿其真貌,因而加點這顆痣,以明確表示這只是「模仿」。至於他手上的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達82斤,和身材高大的關羽搭配起來,十分合拍而且無往不利。圖為京劇裏的關羽扮相。
0157京劇《二進宮》是一齣經典唱功戲,由生(男高音)、旦(女高音)、淨(男低音)連續接唱,類似西洋的歌劇。故事內容描述一場明朝宮廷發生的權利鬥爭,太師李良利用太子年幼,欲奪大權,開國公徐延昭、兵部侍郎楊波極力反對,並與垂簾聽政的皇娘李艷妃發生爭執。楊波調來軍隊保住皇陵,並第二次進宮說服皇娘李艷妃。最終,李艷妃識破了李良的陰謀,並懇請徐、楊保護大明江山。圖為京劇《二進宮》的劇照,三人跪地聯唱二黃原板「懷抱著幼主」,這是本劇最為人所知的橋段,圖右為徐延昭,圖左為楊波,右2為李豔妃。照片中一文一武各站兩邊,向著李豔妃商議保護幼主的大事,表面看來這與古代朝廷分列兩班,朝拱天子的形式相同,從更深一層看,文象徵智謀、武象徵勇氣,文武合作,護衛象徵國家中心的幼主爺。
0158—0159京劇《二進宮》描述一場明朝宮廷發生的權利鬥爭。圖為《二進宮》的劇照,正中央飾演的是李豔妃,右為開國公徐延昭、左為兵部侍郎楊波,文武對稱的舞台位置,以及文持笏板、武持銅錘、旦抱喜神的姿態,都讓這齣戲充滿儀式感。
0160、0170—0173京劇《三岔口》為一武打戲,全劇沒有對話和唱段,連伴奏也只是緊張的鼓聲。在這齣兩人都靜默無聲的打鬥戲中,他們看不見彼此,只能在彼此衣裙的抖動、身手的揮動之間判斷對方的位置,而這在戲院明亮的燈光下演繹,著實考驗京劇演員的身法。圖為旅店老闆劉利華的扮相,由於這齣戲的重點都在武打上,所以演員不只要將這位店主的仁義俠情演出來,他靈巧的肢體動作更是不得馬虎。
0161—0164京劇《三岔口》是一個見義勇為的故事,整齣劇多在客棧裡打鬥。任棠惠奉命暗中保護被奸臣所害而發配流放的焦贊,行俠仗義的旅店老闆劉利華,卻誤以為他要暗殺焦贊,而決定半夜突擊,兩人在黑夜之中纏鬥許多,最後才明白只是誤會一場。在這齣兩人都靜默無聲的打鬥戲中,兩人看不見彼此,只能在彼此衣裙的抖動、身手的揮動之間判斷對方的位置,而這在戲院明亮的燈光下演繹,著實考驗京劇演員的身法。整場戲並沒有台詞,連伴奏的音樂也只是緊張的鼓聲,是一齣令人讚嘆的武打戲。圖為旅店老闆劉利華(左)和任棠惠(右)打鬥的畫面,這一來一往的肢體動作是整齣戲最精采的高潮。
0168—0169京劇《三岔口》為最經典的京劇傳統武戲。此戲的背景在宋朝年間,楊延昭部將焦贊因打死奸臣謝廷芳,而被發配到沙門島。由於路途遙遠,楊延昭恐奸人中途加害焦贊,派任棠惠暗中予以保護。行至三岔口的一個小店,為人好義的店主劉利華夫婦見任棠惠形跡可疑,誤認他欲加害焦贊,便決定於午夜下手狙殺對方。雙方在黑夜中一場激烈打鬥後,最後才理出來龍去脈。整齣戲裏,只見任棠惠與劉利華二人翻飛追蹤於小小客棧之中,或一人立於客棧桌上,或一人匍匐於地面上。特別的是,這齣兩人的打鬥戲中,他們看不見彼此,只能在彼此衣裙的抖動、身手的揮動之間判斷對方的位置,而這在戲院明亮的燈光下演繹,著實考驗京劇演員的身法。全劇沒有對話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一齣武生行的看家戲。圖為京劇《三岔口》的劇照,旅店老闆劉利華(左)和任棠惠(右)打鬥的畫面。
0174—0177圖為大鵬劇團全體團員合影。
中央社記者秦炳炎攝 四十七年九月一日
1958/09/01
授權種類說明
乙種授權照片僅能用於該授權種類用途、範圍,不能自行延伸使用,若有需用於其他種類或範圍,請再另外購買授權。
授權種類
使用範圍
必填
NT$ 3,000起
線上下載授權說明
- 所列標價皆以新台幣計價。
- 用本社購買使照片刊登於雜誌或書刊均以原價計費。
- 如使用於報紙、網站、廣告、宣傳品、展示(覽)之用,售價為原定價之三倍。
- 請於購買時正確選擇授權種類。
- 購買之圖片欲製作成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廣告,以作成一支廣告為限,售價為原定價之三倍。
詳細資料
原圖尺寸: 2038 × 2100 pixel
原圖解析度:300 × 300 dpi
照片編號: 19580901010000(195809010100000003)
關鍵字
熱門話題
相關報導
系列照片
看更多照片
最新照片
看更多照片
起始時間
結束時間
分類
全部分類
排序
更多篩選
確定